西安交通大学“新港报告”活动的举办,旨在展示“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体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领衔者的积极作为,彰显我校教师国际学术交流的卓越风采。
38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诺中国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提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愿景。在诸多国际治理领域中,外太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以最成功运用的,这一思想已经被成功写入两个联大决议。本报告将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指导外空国际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在外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从确保共存到应对共同关切,再到谋求共同繁荣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呼吁国际社会缔结国际条约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共同应对空间碎片和近地小行星等共同威胁,以公平包容的方式探索和开发外空矿产资源。
289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然而由于沿线国家历史传统、语言文字、宗教民族、政治经济的差异,“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参与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法治合作也至关重要。本报告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需求,首先简要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情况;其次引出“一带一路”法治合作所面临的问题;然后重点阐述“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则体系的建立、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司法执法行政领域的合作以及法律文化交流等;最后展望了“一带一路”法治建设与合作的意义与构想。
1024
许多人认为我国的儒家法律传统缺乏法治的因子,因此把我国现代的许多法治问题归因于儒家思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儒家法律思想中蕴含着许多法治的意识。此次讲座主要聚焦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先秦时期、汉朝、以及汉唐之间的动荡时期。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的判例就已经萌芽了,在当时被称为判文。研读当时的判文可以向我们展示古代的官吏是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社会矛盾,以及如何将法律与具体的案件事实结合起来。在汉朝,《春秋》成为了法律的一项重要渊源,主要表现在董仲舒所作的判文中。春秋决狱是董仲舒提出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方式,即运用《春秋》中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董仲舒根据假定的事实作出了232个拟判,试图使法律的适用制度化。在汉唐之间的大动荡时期,刘颂向晋惠帝提交的有关审判的备忘录中所蕴含的的法治思想体现了他对传统的“情理法”审判方法的反驳。
1473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诸多新举措中最为国内外关注和认可的一个方面,它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本讲座旨在呈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所做出的努力,具体包括中共中央关于反腐败的思考和谋划、腐败的本质和主要表现、反腐败的重要意义、反腐败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改进党的作风、惩处腐败分子的力度、监督制约权力的措施和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改革)。
164
“一带一路”倡议自实施以来,极大推动了我国的对外投资,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投资有着比较大的风险,因此一个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探索构建全面的“一带一路”争端解决体系,包括设立国际商事法庭、制定中国国际投资仲裁规则、倡议争端的多元化解决,这些都体现出中国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正不断提升。
261
18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是确保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一。实践证明,传统知识是现代创新的重要源泉。同时,此种创新活动需要以法治的形式加以规范引导,以确保公平正义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现有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数据库等传统知识法律保护途径,各有利弊。尝试针对传统知识自身特点,创建专门保护法律制度,是当下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有益探索。
330
随着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制被当作世界各国宪法改革的主要参照,宪法古典传统中的政治和社会涵义往往在法律移植过程中被遗忘了。本讲座意在引领学生们回归古典宪法学将宪法当作政治共同体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内涵,追溯从古典到现代到当代宪法的演进过程;并在此视角下,将中国宪法的发展嵌入其历史和发展逻辑之中。这并非否认现代宪法保护人权的基本功能,而是意在寻求以一种客观的方式帮助外国学生理解中国宪法发展历史,并审视其成就与不足。宪法作为人民建立和组织国家机构的根本大法,必然是我们对自身政治生活期望之反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宪法具有其中国特色,并作为一种公民教育与每个普通公民息息相关。
159
一、前言:地球表面的海洋是大屏障也是高速路。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地理:性质相近 三、如同处理岛礁主权之争:法理与人情 四、如何处理重叠的海域主张:法理与人情 五、同一个社区:半闭海的法律规范 六、同一个地球母亲
221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已全面来临!中国的司法机关积极融入时代变革的潮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司法活动的广泛运用,促进智慧法院的纵深发展。智慧法院的建设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最大的亮点工程之一,通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实现了立案、审判和执行各个环节的网络化、公开化和智能化。可以说,中国正在引领现代智慧法院的技术革新与制度构建,特别是自2017年以来,在杭州、北京、广州相继设立的互联网法院,采用“全程在线”审理模式,实现案件受理、送达、调解、证据交换、庭前准备、庭审、宣判等诉讼环节全程网络化,使中国的智慧法院建设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本次讲座,主讲人将向您全方位介绍人工智能与司法变革融合的来龙去脉、理论基础与改革动向,并期待与您的积极互动,探讨人工智能在各国司法领域的具体运用、在线法院建设的主要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毫无疑问,未来法院必将是智慧型法院,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人工智能司法新时代!
100
在著名中国法律史著作的《中国传统法律与社会》一书中,法律史学家瞿同祖先生对中国悠久的法律史与法律文化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扩展了中国法文化的影响。但很明显的是,有些课题还是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本讲座就是想集中讨论中国过去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因为虽然有些问题已经持续了二千多年仍然影响我们,而另一些方面则通过巨大的变化影响我们。 虽然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在20世纪初随着清末的法制改革而正式结束,但传统制度的法律文化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并将持续发生影响。例如,在一些特殊的案例中,人们使用这种传统的法律文化作为他们论点的来论证他们对于司法与正义的看法。正因为如此,我国当前的以完善司法推理为目标之一的司法改革也必须考虑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下的法律文化。 本讲座通过案例解剖将集中分析中国传统司法推理的利与弊,并指出这种认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1485
1489
1420
202
181
148
118
108
119
78
9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院内的预防与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与个人防护 百姓如何从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从个人体会谈起
929
新一轮数字科技革命正推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基于区块链模式与技术的DTI数字贸易基础设施正在创造全球自由、公平、诚信贸易新体系、新秩序,而且已经成为数字丝绸之路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是真正的RCEP底层平台;也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石,通过加强全方位的互联互通、联盟共同治理的方式,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92
9
谢友柏:后经济危机时期制造业的竞争与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