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
298
1443
理工类课程:《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类未来》 讲座题目:智能制造,3D打印 讲座人:卢秉恒 地点:兴庆校区1400丝路大讲堂 时间:2023年9月13日 19:30-22:30 讲座人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机械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基金委机械学科评议组负责人,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等重大重点项目。 理工类课程:《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类未来》 讲座题目:智能制造,3D打印 讲座人:卢秉恒 地点:兴庆校区1400丝路大讲堂 时间:2023年9月13日 19:30-22:30 讲座人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机械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基金委机械学科评议组负责人,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课题等重大重点项目。
240
报告系统介绍逻辑、存储、功率半导体、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汽车电子、功率器件、传感器,以及硅基光通讯芯片等,产品种类多、应用广泛,应充分重视,也是我国产业应用的重大需求方向。
1456
429
1398
84
93
126
130
284
理工类课程:《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类未来》
236
为发挥我校通识教育的理工优势,补齐人文社科类课程短板,强化学科交叉,强调价值引领和思维创新,提升学生视野和格局,我校于2022-2023学年继续开设2门由顶尖专家教授共同讲授的跨学科综合性通识课程。
228
为引导广大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学校决定开设“新时代‘大先生’”讲坛。“新时代‘大先生’”讲坛第一期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启动会将于6月10日举行,同时进行在线直播。
136
航天航空是国家实力重要组成部分,50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50年后,一代代中国运载火箭载着神舟、天舟、嫦娥、天宫等等,载着14亿人心中的航空梦,载着中华大国实力的重要展现,一次次摆脱地心引力,奔向星辰大海。 力学是工科的基础,也是连接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桥梁。航天航空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学创新,驱动空天;空天需求,牵引力学。 你了解过我国目前的航天航空水平吗?你知道力学的发展对于航天航空的帮助吗?你想为航天航空伟大事业奉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吗?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航天航空学院申胜平院长为大家解答疑惑,揭开航天航空神秘的面纱。走进西安交大航天航空学院,了解力学、航空宇航的发展,探索世界一流的力学家频频从这里产生的奥秘。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帮助你实现梦想!
184
时代的发展如同奔流不息的江河,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又推动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你思考过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如何实现信息化吗?你知道刷脸支付、拍照搜题如何识别图像吗?你了解微博、抖音等App如何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吗? 为了解答你心中的疑惑,我们邀请了一位明星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主任管晓宏院士,他将为大家讲解网络与智能时代的信息科学与技术
188
能源与动力工程,一个被名称耽误的高端学科。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始终与祖国的需要同向同行,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攻坚克难,真正把文章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刻在能源制造发展的每一个脚步上。学院拥有院士3人、拔尖人才40余名,创新群体和研究队伍团队11个,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拥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学科硕士点,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近五年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0项,教学成果奖4项……荣誉实在是有点多,大家还是自己去听听吧。
528
From Bio-inspired Imagers to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Synergy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Biology
87
76
74
85
77
66
68
71
82
80
92
81
99
信息、生物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三大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其它两个关键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目前,制约工程各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多都与材料有关。同时材料也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石。纳米材料、石墨烯、超导材料、液态金属等新材料均为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将会有重大应用。
96
《归·期》以新时代海外学者、西安交大校友党越彬(虚构角色)回国发展为主题展开,以其考虑归国到毅然归国这一思想转变过程为主线,以学者党越彬和科学家钱学森的跨时空对话为高潮,重现当年钱学森学长克服重重阻碍归国的先进事迹,歌颂钱学森建设新中国的强国之志与报国之心,弘扬钱学森为中国科学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也表达对新时代众多毅然回国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海外学者之赞颂。
95
0325 Oliver E. Williamson: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he Natural Progression2
94
纵观整个科学史,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的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和技术发展,人们对于生命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物理与生物医学两大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促进了很多新理论、新发明以及新技术的产生,使生物医学领域焕发新机。目前,物理这门传统的科学基础已成为支撑和形成生物医学关键技术的核心学科之一。在生物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和保障公众健康的大环境下,重视物理与生物医学的交叉有利于将科学推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开展基于物理原理的生物医学技术应用对推动医疗诊治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公共卫生领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各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