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源”第308期科学学术论坛举行

日期:2017-03-31 浏览量: 

3月30日晚7点,名为“跨越边疆,科幻与创新思维”的第308期“创源”科技学术论坛在钱学森图书馆三楼星空报告厅如期举行。报告人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瑶老师。报告还未开始,星空报告厅内已座无虚席。许多学生在过道里席地而坐,期待倾听王瑶讲述她的故事和对科幻与创新的见解。

王瑶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而后从理转文,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毕业后回到交大人文学院任教。而在此之前,王瑶老师已经用科幻作家“夏茄”的身份写了十一年科幻小说,拿下六次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银河奖”,三次“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在科幻“后新生代”作家里人气居高不下。

很多人都听说过王瑶的早期成名作品《关妖精的瓶子》,却鲜有人知她在八岁时,就在文学杂志《延河》上,发表了名为《稀奇古怪国历险记》的奇幻探险小说。报告开始后,王瑶便从自己幼年的经历开始,将她数十年来的科幻创作之路娓娓道来。在她看来,早期的、最懵懂的创作往往是自发的创作过程,一种天然的交流状态,就像她和好友杨清,钻在被窝里给对方讲故事一样。进入中学后,写作已经成了一种爱好与习惯。在高一的第一学期,王瑶便上交了一篇长达十万字的“作文”——《假如梦可以移植》,之后也尝试向《科幻世界》杂志投稿。虽然被退稿了,王瑶老师表示,从编辑那里得到的建议和鼓励令她受益匪浅。

就这样,在不断的尝试、练习中,王瑶不断成长,眼界愈发扩大,创作也越来越成熟。2004年,王瑶从物理中“麦克斯韦妖”的概念中得到了灵感,发表了《关妖精的瓶子》。“那是我正式开启科幻创作之路的开端。”王瑶这样回忆道。2010年,她发表了长篇科幻小说《九州·逆旅》,随后作品《百鬼夜行街》被译成英文发表,获得一致好评。对王瑶来说,创作不仅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不时启发着她进行新的思考。去年,王瑶在《延河》上发表了第二篇文章,《三十年八个瞬间》,讲述她与交大之间难忘而富有意义的时刻。在写作中重温过去,让她颇为感触。“你会发现,人生不是一道数学题,只想求出最优解;而是一张网,你不知道下一个节点该期待什么,或者这一个瞬间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她说道。

随后,王瑶讲述了她从多年的科幻创作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对科幻和创新的认识。她强调说,在科幻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科幻思维的培养。“科幻思维就是抓住生活中那些形象表现力的瞬间,机缘巧合触摸到世界的边缘,触摸到人类知识的边缘。”她说。这是对过去观念的挑战,也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意义上,科幻与创新是互通的。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积极参与线上提问。其中一位署名为“明阳”的同学询问王瑶老师是如何在本科毕业后就毅然从理转文的。王瑶笑谈,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尽相同,但她鼓励每个人勇于尝试,从而发现兴趣所在,坚持下去。她举例说,就如同自己教课一样,只有在实践中不停地收获心得体会,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多花一些心思,才能找到自己想走的路。

“您在平时会进行相应的训练,来保持自己写作思维和想象力的畅通吗?”医学院孙莎老师问道。王瑶坦言,关于这方面自己最近也在思考,并打算在下学期开一门关于创意写作的研究生课程,专门讲授关于写作思维和方法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打下良好的文学通识基础。

意犹未尽的同学们纷纷围在王瑶身边提问合影。管工贯通51的谭雨聪兴奋地说,她来交大之前读过王瑶老师的《关妖精的瓶子》,当时就非常喜欢,“没想到这次能与老师近距离接触,而且老师本人更是幽默风趣,很有见地。我跟室友都打算下学期旁听老师新开的选修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