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讲坛”:由眼观到神会的书法鉴赏

日期:2016-09-18 浏览量: 

9月14日晚,“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第401讲在主楼A204开讲。杨锁强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书法学习经历为听众讲述了书法鉴赏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论。

对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即便是在评价王羲之、颜真卿这些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时也不全是溢美之词。那么书法鉴赏到底有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呢?对于这一问题,杨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书法鉴赏需要相对统一的审美标准。

具体说来,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是书法鉴赏的第一原则。书法作品一旦形成,它就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物品了,而鉴赏者要想与书法作品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就需要在文化立场上与作品作者达到耦合,即“拿自己心灵的镜子去关照书法作品作者的灵魂”。杨教授自身也有类似的体验。他说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现在则对李兆海的书法更感兴趣。

书法作品鉴赏的层次性原则是一个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过程。一幅书法作品,目之所及处是有限的,传达的精神意蕴则是无限的。即由眼观到神会的体验。在讲解中,杨教授说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合格的鉴赏者,天分很重要”,“搞艺术一定要眼高手低才行”。

讲解完书法鉴赏的原则,时间已经过半。此次来听讲座的不仅有本校的学生还有不少社会上的书法爱好者。有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阿姨在拿着笔不停地记着关键点,听到精彩处还拿起手机拍下PPT。

接着,杨教授还讲解了书法鉴赏的审美标准。“羊大为美”,这一自然的理念也被运用到书法鉴赏中去。“自然”成为书法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书法鉴赏的方法论,杨教授提出“目鉴”、“心鉴”、“神鉴”。作为书法大家,杨教授称从一幅作品中看就能出作者的性格特点。

最后的互动环节上,当被问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之间是如何交叉的,杨教授是这样回答的:书法也是信息寄载的一种方式,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为书法艺术提供新的寄载途径,从而能够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

讲座结束后,依然有十来个“忠实粉丝”没有离开,围着杨教授探讨问题。

本次讲座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

杨锁强,字任之,号壬云斋主。西安交通大学书法艺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教育部全国艺术类优秀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书法教材审定专家,ATHENS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学术委员,国际学术期刊《Asian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与《AthensJournal of Philosophy》编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主持及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37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研究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书道发微——杨锁强书学论集》等4部。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提名奖,西安交通大学艺术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项奖励30余项。书法研究论文参加了2009年12月在希腊雅典召开的“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和2010年6月在日本大阪召开的“The Asian Conference on Arts and Humanities 2010”并做了主题发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