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讲坛:中国环保的秦岭模式

日期:2016-09-12 浏览量: 

9月8日晚,“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第400讲在主楼A204顺利举办,西安交通大学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环保信息化国家级专家,中国环境文明提出者和数据环保事业开拓者林宣雄教授做客“学而”,讲述“互联网+”时代环保物联网的中国秦岭模式。

林宣坏教授讲座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有利条件,实现环境保护方式的革新,进而实现整个环境的改善。为此,他提出了“法”+“网”+“人”三合一的整套环保方案,即建立新的环保法、实现环保物联网、用10万人左右的监督力量三方面解决目前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林教授提倡模式的创新点是环保物联网,那么,什么是环保物联网呢?他说,就是要用技术的努力促进中国环保的变革。林教授举例说,目前的技术可以达到利用一张未经处理的照片实现PM2.5的检测的效果,比正常途径的检测还要准确、简便。环保物联网就是要建设平台囊括能多、更新类似的高新技术供普通用户和环保机构使用。他提出,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鼓励用户赚取“碳币”,只要关注环保、监督污染,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碳币’是可以等价交换的”。目前,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

采用遥感技术对污染进行监测等技术业已成熟,互联网时代又使得技术的传播进入高速轨道,促进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并不是问题。但是,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并非可圈可点。林教授提出了技术之外的“超结构”。“我们有正确的方案,有成熟的技术,提出了合理的管理结构,但并不能得到采纳,这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他说。林宣雄教授的“超结构”就是要加强新的有效的环保立法,变革环保部门不能垂直管理的弊病,从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视角考虑问题,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甚至个人势力为环保设置障碍的问题。他特别强调,还“要有教化,要有情怀,要清除精神污染”。

“一个鸡蛋怎么立在桌子上——砸下去。这个‘砸’很重要,也很难。”林宣雄教授认为当代大学生并非没有创新意识,但真正实践的人却是少数,他提倡交大学子要有创新精神,鼓励同学们去创业,特别是环保创业。他认为高校应该要有市场思维,他以自己从事的环保工作为例进行了说明。很多人看来环保事业就是赔本的项目,但在环保物联网环境下,不但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而且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实现成果转化,甚至可以建立环保金融,总之,环保物联网是可以赚钱的。

秦岭贯通南北体现出地理环境的适应性,林教授借此命名自己环保事业的理念,就是希望“构建全球的环保物联网”。他说:“希望建设无数个秦岭,建立无形的秦岭,改变我们环保信息领域的‘气候’,改变环保方式的‘气候’,最后改变整个环境的气候,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林宣雄教授致力于环保事业19年,他的治学和很多人醉心书斋用笔写出来的知识不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讲,他的理念得到认同就是因为他的学问是“走”出来的。19年来,哪里有污染,哪里就有林教授的身影,哪里有垃圾,哪里就有这位穿着普通匆忙穿梭的交大人。

晚间22:30,西安交大主楼的封楼铃声已经响起,林教授张开双臂还在比划着讲述幽深知识,依旧侃侃而言。他的胳膊上斑痕累累,疑似被蚊虫叮咬的脓包。那是他多年来,从庙堂到江湖,在环保之路上默默行走的奖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