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第516讲:女权主义理论与性别平等 —兼论“交叉性理论”本土化

讲座名称: “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第516讲:女权主义理论与性别平等 —兼论“交叉性理论”本土化
讲座时间: 2019-03-20
讲座人: 王奕轩
形式:
校区: 兴庆校区
实践学分:
讲座内容: 讲座主题:女权主义理论与性别平等 —兼论“交叉性理论”本土化 讲座时间:2019年3月20日19:00 讲座地点:D205 讲座人:王奕轩 讲座内容:全世界范围内,诸如“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者”这样的字眼或称呼常被人们丑化,甚至被妖魔化。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标准的女权主义者?我们将以女权主义理论当中的“交叉性理论”为例,带领大家走进“女权”世界,领略“女权”魅力,感悟“女权”真谛。交叉性理论与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黑人女权主义运动结伴而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交叉性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工具,客观描述了双重(或多重)身份叠加的群体及其遭遇,揭示了社会群体中“贫中之贫”、“弱中之弱”现象产生的原因,该理论的许多学理主张与我国某些(女性)群体的诸多现实特性吻合。在慎重考察“本土契合性”的基础之上,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批判性地运用交叉性理论,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交叉性群体及其经历的形成机理与本源?这些潜在且丰富的研究议题,预示着交叉性理论必将融合更加多样化的学科及领域(包括社会工作、法律、医学、心理学、教育、人口学等)。相信在该理论的启发之下,学者们必能在检验、补充、修正甚至反驳式推进的同时,促进该理论在不同文化差异性上的深入讨论,从而拓展其理论边界,推进中国经验的国际化表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实践层面上,该理论可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提醒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更加关注多重身份叠加之下的各类特殊(弱势)社会群体的困境,通过制定“普惠性” 基础之上的“特惠性” 政策,弥补特殊(弱势)社会群体的“短板”,共建共享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让包括特殊(弱势)群体在内的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相关视频